1985年初,邓公踏上了前往南京的旅程。此次南京之行,除了公务上的安排,邓公还有一个重要目的——去看望一位老朋友,那就是许世友将军。
那年,许世友已届八十高龄,邓公特意携带了两瓶许世友最钟爱的茅台酒,想为他提前庆祝八十大寿。邓公的到访让许世友异常兴奋和感动。此时,许世友已经光荣退休,但他依然心系旧日战友。退休后,他曾向上级表达过,自己并不太习惯北京的生活,更希望能在南京安度晚年。
于是,许世友选择居住在南京一处幽静的小院,每日种花养菜,生活简单而惬意。偶尔,他还会与老友们相约出猎,重温昔日豪情。在公开场合,许世友刻意低调,尽量避免频繁露面。即便有人邀请他参加重大活动,他也多半婉言谢绝,认为既然已经退下来,应该给年轻人更多机会。
展开剩余87%然而,这也使得许世友与老战友们的见面变得愈加稀少。许世友一生慷慨豪爽,朋友众多,与老战友情谊深厚,总盼望能好好叙旧。因此,华国锋、叶剑英等几位老同志在途经南京时,都曾特意去看望他。
1985年,邓公准备南巡,也不忘这位老战友,特意嘱咐人通知许世友自己即将前来探望。许世友激动异常,甚至打算亲自去火车站迎接邓公。但邓公心知许世友体弱,连忙嘱咐他无需劳累,自己到了会第一时间联系他,许世友这才放心留在家中等待。
终于,1985年2月1日,许世友接到了邓公的电话,说他已经抵达南京。许世友匆匆换装,急忙出门迎接。见面时,邓公笑容满面,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两瓶茅台,笑着对他说:“今天是你的八十大寿,我特意带来了这八十年陈的茅台酒!”
许世友开怀大笑,感慨道:“酒越陈越香呀!”因为身体原因,许世友已大大减少饮酒频率,唯有在这样的故人相聚时刻,他才愿意举杯畅饮。
三巡酒过,两人打开了话匣子,回忆起往昔岁月。谈话间,不免提及张国焘这个名字。许世友心中一直有一个难解的心结,关于张国焘的恩怨纠葛,已深埋了48年。虽然平时很少向外人提及,但邓公对这段历史却了如指掌。
这次酒宴上,邓公郑重地对许世友说:“你在揭露张国焘错误上,功劳很大。”许世友听罢,先是一愣,随即紧握邓公双手,感激道:“您这话解开了我心中48年的结,我死后才能安心闭目了。”
这段往事令人好奇,许世友性格一向坦荡,怎会有件事让他放不下近半个世纪?这段故事,得从1935年说起。
当年红一方面军历经艰辛长征,终于与红四方面军会师。可红四方面军的领导张国焘并未因此高兴。他野心勃勃,想独揽红军最高权力,对毛主席、朱德等人始终心存戒备,认为他们是权力的威胁。
而在战略上,张国焘和毛主席分歧严重。毛主席主张北上抗敌,张国焘却坚持南下。毛主席指出,南下是陷入敌人陷阱,兵力薄弱的红军根本难以在敌人重地立足。但张国焘固执己见,不听劝阻。
1935年8月30日,红军抵达一片危机四伏的草地,沼泽纵横。为照顾张国焘情绪,红军分为两路,张国焘率左路军,朱德、刘伯承等随行。前有沼泽草地,后有敌军紧追,形势危急。
令人意外的是,张国焘竟突然提出借口,说河水上涨,过河危险,要求折回。朱德极力劝说,还亲自派人下河测量水深,证明可以渡河,但张国焘坚决反对。
左路军中多数是红四方面军老兵,受张国焘影响较深,反而对红一方面军抱有偏见。于是,张国焘的主张得到了不少支持,红军两路部队因此被分裂。
不久,张国焘发电报给毛主席等人,言辞强硬,提出另立中央,要求大部队追随自己南下,无疑是赤裸裸的叛变。局势紧张,张国焘手握兵权,一时难以制衡,形势陷入僵局。
9月9日,张国焘更是丧心病狂,向陈昌浩下达命令,要求迅速率部与自己会合,甚至暗示可扣押毛主席、周恩来。若计划得逞,中国历史恐将改写。
幸好,这封电报被叶剑英截获。叶剑英当即赶赴毛主席处汇报,毛主席果断决定带兵北上,避免更大损失。张国焘的阴谋破产。
然而,朱德、刘伯承还在张国焘手中。愤怒的张国焘决定先下手为强,除掉二人,彻底掌控军队,并试图拉拢苏联支持自己的领导地位。
但朱德、刘伯承经验丰富,士兵敬重。张国焘难以直接除掉他们,遂选择让许世友执行暗杀任务。许世友出身红四方面军,张国焘对他十分器重,性格又直爽,对张忠心耿耿。且许手下有手枪营,适合执行秘密任务。
于是,张国焘秘密召见年轻的许世友,交付重大任务。许当时政治经验不足,对局势尚不明了,听闻任务,反而感到自豪,保证一定完成。殊不知,任务竟是暗杀党内同志。
当张国焘透露真相时,许世友内心震动。他清楚朱德、刘伯承对革命的贡献,明白杀害他们将引发内乱。许世友是为民族解放而战,不愿沦为内斗帮凶。
他准备拒绝,但张国焘派来了政治部保卫局长马煌,气氛紧张。许世友顾忌自身安危,只得暂时妥协。
张国焘对许生疑,决定让马煌亲自带队,许世友只负责部分兵力。马煌计划在朱德刘伯承必经之处设伏,断其后路。
许世友心惊胆战,暗自筹谋救人之计。朱德也秘密吩咐警卫营长布置防范。次日伏击时,马煌率兵遭遇当地土匪,20余人被绑于破庙。
张国焘愤怒异常,带兵赶至,马煌安然无恙,反生怀疑。突然,张国焘拔枪射杀马煌,怀疑其通敌。
这一幕让许世友松了口气。他的计划成功,借土匪之力阻止了暗杀,救了朱德刘伯承一命,也为党内危机化解赢得时间。
此后,张国焘南下受阻,被迫北上与党中央会合。许世友的机智与勇气,功不可没。
尽管如此,许世友对自己曾经的盲从心存愧疚。他深知,当年若完全信任张国焘,后果不堪设想。他的内心挣扎长达数十年,直到与邓公重逢,才得以释怀。
历史终将铭记每一位英雄的品格。小人自露真容,英雄永远光明磊落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